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预计,未来5-10年内,人类现有所有工作岗位中30%以上会被机器和人工智能取代。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仅简单沿袭传统思维,用经验来规划学生未来的所学专业和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可能孩子们一进入大学,其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就已经过时;而等到他们大学毕业的那天,1/3的人可能一踏出校园就面临失业。
中国今天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续着过去四十年前产业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逻辑:利用人力资源弥补产业资源的不足。工业化初期产业资本较人力资本相对稀缺,而人力资本较产业资本成本相对低廉。在此情形下最经济的办法,就是用人力代替稀缺的产业资本(技术、设备、资金等)来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 。两弹一星用笔算、手拉肩扛搞基建,这是产业资本积累过程被迫的选择,同时也无形中导致了人是机器功能替代品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记得牢、算得快、背得好,知识储量大、熟练程度高,多年来一直是我们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之下的教育系统,培养出的亦即善于“像机器一样工作”的人才。在这一点上我们无疑成功了。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有196所高校新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紧随其后的是“机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学与技术”(96所)、“智能制造工程”(50所)。很明显,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人才需要的技能升级。但是在根本上,人才技能的升级就像iOS的系统升级;而随着下一代iPhone上市,旧手机仍然会被无情淘汰:我们如何指望翻盖机实现人脸识别呢?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人类第五次产业革命,随之而来的不只是人才技能的转变,而更重要的是人才观的转变:人才作为工具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人类将最终从依靠自身知识和技能,从事务性劳动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多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处理机器无法处理的问题;而人才的核心价值也将由技能(skills)转向智慧(wisdom)。换言之,传统上用以衡量产出价值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很可能最终被机器取代,而人类将会转而从事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差别性劳动”。
那么,用新的人才观来思考未来,我们将需要怎样的人才?
1. 国力提升、一带一路、合作加深背景之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力稳步提升,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一带一路”倡议长足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更紧密、更频繁的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和沟通,国际化人才需求加速上升。
传统意义上,很多人认为“国际化人才”等同于懂外语的人才,而事实上外语技能只是国际化人才最底层最基本的能力。真正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 语言能力: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表达复杂的思想与涵义,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度交流
- 文化理解:能够理解、欣赏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互动和交流
- 开放包容:对新鲜事物保持开放心态,对不同人、地区和文化的差异不持偏见;能够换位思考,有同理心,愿意接纳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行为
- 沟通合作:能够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鸿沟,使得彼此可以理解对方立场与思维,善于消除文化偏见与误解,善于化解冲突;具有全球意识与协调能力,既富合作精神,又具领袖能力
- 国际视野:广泛涉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知识,理解不同国家的制度和文化差异;关注国际时事,熟悉全球前沿议题,理解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意义
2. 中国国际话语构建背景之下:
一直以来中国在国际话语、外交、国际事务等方面并不占据言论高点,同时又“长于行而讷于言”,以致自身在国际舆论场中往往趋于被动。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提升,以及中国在国际场合越来越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大国责任,中国亟需构建自身的国际话语,建立一能够解释与匹配国家行为同时令世界信服的国际叙事。而这套国际叙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一方来建构,需要经济、私人机构、社会、媒体等多方面配合。
- 文化自信:能够客观深刻地审视和认识自身的文化根源与世界观,对文化底蕴与自我价值保持自信,不自卑、不自负,并通过不断自我审视来提升自我
- 理论深度:有能力将自身与国家经验归纳总结并理论化;能够通过客观、统一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体系来看待和解释不同事物;认清不同理论、主义、体制、价值系统的内生性局限与偏见
- 国际叙事能力:能够跳出自说自话的单一逻辑,使用为世界接受的叙事逻辑、理论体系与价值标准,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楚自己的故事
3. 第五次产业革命背景之下:
随着以机器人、人工智能取代人工为代表的革命到来,如律师、会计师、记者、教师、工程师这样诸多传统意义上的“脑力劳动”也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取代。在此情形之下,以人力资本补充或替代产业资本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以至为负,人类最终从事的将是机器无法从事的工作。
- 标准化人才向个性化人才转变: 知识、能力体系越一致,越容易被系统性取代;人们将越来越需要将自身技能与个性特长相结合,实现个人的不可替代性
- 技能型人才向智慧型人才转变:传统脑力人才主要利用的是记忆、判断、计算、输出等能力,而这些能力极易被机器取代。未来人才更重要的则是由知识和经验升华而成的智慧(wisdom),有见解的洞察力(insights),面对复杂不确定情况的判断力(intuition),对未来的愿景(vision),以及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超越(spirituality)
- 单一领域向交叉领域转变:未来新的增长领域更可能出现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地带,能够衔接不同专业和学科体系的跨界人才将比某一领域的专才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0
推荐